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今天是:
信息检索:
信息标题
信息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袁州
>>>
人物纪事
唐代大臣与宜春文教
信息来源:系统管理员 更新时间:11-08-12 16:04:00
收藏
打印
关闭
字体:【
大
中
小
】
宜春虽地处吴楚咽喉,湘闽孔道,初唐以前却一直没有正式的学校,直至唐朝时三位大臣先后贬谪于此,才使宜春从此教化风行,人才辈出。
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给事中房琯谪守宜春。房琯到任后,给文教落后的宜春带来了福音。他从府学入手,在当时的城南大仰门外五十步处设立了学宫,开始了儒学教育,从而揭开了宜春文教的第一页。
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在文坛政坛都颇有名气。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寻迁袁州(此前宜春郡已改称袁州)刺史。在宜春九个多月的任期里,韩愈大兴教育,并亲自在府学讲堂讲学,听者甚众。
继韩愈之后,唐武宗(公元841-847年)宰相李德裕也踵至宜春。李德裕是晚唐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当政六年中,曾派兵防御吐蕃;裁减冗员二千余,政绩颇著,被封为卫国公。宣宗时,牛党执政,他随之失势,贬官袁州长史,寓居化成岩。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宜春的青山秀水,使他心旷神怡。他寄情山水,挥毫抒怀,写下了文赋15篇。同时,他又与宜春乡贤卢肇、易重、黄颇等人沉醉文教,切磋指点。
房琯等人以他们的眼光和才干,创设学宫,躬亲文教,指教乡贤,带起了宜春的一代名流。仅唐代,宜春中进士者就65人。唐朝大臣贬到南国小城,不仅不耿耿于怀,反而致力于宜春的文教事业,其精神难能可贵。千百年来,宜春人民时刻怀念他们。唐元和初年,人们为房琯建“铭江滨”;明代正德七年又建祠祭祀;宋皇佑五年,在府学讲堂西建起了“韩文公祠”,明代嘉靖年间又在基础上扩建创办了“昌黎书院”;在化成岩,宋代即建有“李卫公祠”,以后多次重修。
友情链接
区政府部门网站
袁州区公共资源交易网
袁州旅游网
宜春市国土资源局袁州分局
县市区政府网站
中国宜春政府网
樟树政府网
高安政府网
万载政府网
上高政府网
宜丰政府网
奉新政府网
靖安政府网
铜鼓政府网
丰城政府网
国内各政府网站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首都之窗
中国上海
武汉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人民政府
中国广州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
深圳政府在线
中国成都
沈阳市人民政府
中国大连
中国哈尔滨
济南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人民政府
宁波市人民政府
青岛政务网
江西省政府网站
南昌市
九江市
景德镇市
萍乡市
新余市
上饶市
鹰潭市
吉安市
赣州市
抚州市
主办:袁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袁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袁州区信息服务中心
电子邮件:yzq@yzq.gov.cn 邮编:336000
版权所有 赣ICP备05010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