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名家乐如瑚
1980年被选入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陈列
同其他中国传统工艺品一样,大多数宜春脱胎漆器的作者也没有留下姓名。从清末开始,署名和纪年作品逐渐增多,为我们系统研究提供了可能。清末时期,宜春脱胎漆器的代表人物有杨荣大、王春泰。清宣统元年(1909年)杨荣大的作品参加南洋赛会,获“双龙”银质奖,此为这一时期宜春脱胎漆器制作最有影响的事件。此时的宜春脱胎漆器,与同时期景德镇的浅绛彩瓷器款式上有部分相同,不排除有借鉴、模仿景德镇浅绛彩画家纹饰、图案的可能。工艺上主要以线条雕刻和金箔装饰为主。此时期的宜春脱胎漆器髹漆肥润、用刀爽利、金水华丽,富有浓郁的文人气息。民国时期,宜春脱胎漆器的代表人物有易笃生、黄和贤、陈桂生,分别以绘画、题字、雕刻被誉为宜春漆器“三绝”。工艺上承袭清末线条雕刻和金箔装饰手法,也出现用石黄粉和绿松石粉装饰,使宜春漆器色彩更为丰富。同期,还出现了擦锡装饰手法。抗战时期,大量军队驻扎宜春,刺激了宜春脱胎漆器的生产,在宜春垛子背一带,漆器作坊林立。新中国成立后,乐如瑚承袭了传统的线条雕刻技法,其雕漆简洁明快、线条老辣、用刀爽利、富有金石味。易武借鉴了青铜礼器的造型和纹饰,用于脱胎漆器的制作,实现了宜春脱胎漆器由注重实用器向注重陈设器的转变,其作品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陈列,为该厅评为装修、装饰一等厅作出了重要贡献。杨增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借鉴其他漆器中的螺甸、金银线装饰,和景德镇瓷器的一些手法,极大地提高了宜春脱胎漆器的表现力。此时期,新式造漆技术和擦锡工艺的广泛使用,促进了脱胎漆器产量的提高。下面介绍一些脱胎漆器制作名家。
陈景贤(1852-1908年) 字仰山、二仰山人,号筱岩。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陈瑜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他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资,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气势奔放,俄顷千言,不到20岁就中了生员(秀才)。光绪十四年(1888年)36岁时中举,参加了一次会试不中后,便放弃了科举进取之途。喜引掖后进,担任宜阳书院主讲时,从学者咸服其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袁州中学堂创办,知府傅钟麟聘他担任袁州中学堂副监督(监督由知府亲任)。作为宜春地方名流,陈景贤影响极大,民国版《宜春县志》载:“每邑中有所兴作及要政,当轴必委襄办或咨访而后行。”陈景贤交游甚广,达官贵人、文坛名宿、兰若释子无所不交。化成岩摩崖题刻中有一块记述了他与袁临协副将田明山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夏的一次郊游经历。他与宜春报国寺住持、高僧空定的交往,更是留下了一段东坡、佛印式的佳话。陈景贤工书画,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其后人处得观其书法兰花数纸,署款“二仰山人景贤”,钤印“陈景贤印”。现存陈景贤脱胎漆器作品为一圆柱形茶叶罐,器盖内写款“袁宜王春泰造”,“仰山”款茶叶罐铭文纪年为丙午年,从陈景贤卒年来看当为光绪丙午(1906年),即陈景贤逝世前二年,也是宜春漆器南洋获奖的前三年。
杨荣大 生平不详,号金川氏,清末、民国期间宜春著名脱胎漆器艺人。据民国版《宜春县志》载:“漆器虽用旧法而手工精良,如杨荣大之烟盒、帽简诸器品赛会曾获特奖,远客至宜者多购为赠送之物。虽属小技,可称宜春之特产。”其作品清宣统元年(1909年)参加南洋(今新加坡)赛会,获“双龙”银质奖。杨荣大店号为宜春著名漆器店号之一。存世作品如眼镜盒、印盒等,大都雕刻爽利、金水华丽、制作精良。
易笃生(1897-1976年) 画家。自幼爱好美术书法,少年时在父辈所开福寿店承担书画工作。1925年前后,与黄和贤等人合股创办国光美术社,制作脱胎漆器,时易笃生作画、黄和贤题字、陈桂生雕刻,被誉为漆器“三绝”。曾赴景德镇学习瓷板肖像技术,所画肖像逼真传神。国光美术社后演变为国光照相馆,为宜春最早照相馆之一。国光照相馆由易笃生后人延续经营至今。其国画作品传世有“袁州八景”(8幅)山水画等。
黄和贤(1901-1988) 收藏家、书法家。字云光,宜春城里人尊称他为“黄先”。他原籍萍乡,出身小商家庭,12岁时,由父亲黄鹤年带至宜春,在父亲与人合伙开办的“五雅轩”刻印书店当学徒。20世纪20年代,黄和贤的父亲从“五雅轩”刻印书店拆伙出来,父子在上街开办“文明和”刻印书店,兼营文具文化用品。父子艰苦经营,家道日臻小康。1925年前后,与易笃生等人合股创办国光美术社,制作脱胎漆器,时易笃生作画、黄和贤题字、陈桂生雕刻,被誉为漆器“三绝”。1948年,其父去世,“文明和”乏人照料而停业,全部店产由邓襄平承顶,改开进化书局。黄和贤笃爱收藏,民国间,购得萍乡彭元瑞旧藏,解放后曾向宜春名宿杨翘新购买所藏扇面。和贤习字,初学颜、柳,旁及欧、赵,晚年进窥北魏、秦篆、钟鼎、甲骨诸体,溯源而上,颇多收获。得益于所藏古人书法、名帖的浸淫,对其书法修养极有补益,他的行书日臻成熟,在宜春很有名声。相传新中国建立后,宜春县政府和一些厂矿、机关、商店的招牌为黄和贤所书。20世纪60年代,黄和贤与剧作家石凌鹤、书法家欧阳武等合作的四条幅,刊登在《江西日报》上。1954年,黄和贤响应宜春县政协委员会的号召,将他珍藏的古籍五千余册捐献给国家,其中有明版和善本书2000余册,全部由江西省博物馆收藏。其余古籍、书画,1966年夏为红卫兵所抄,化为灰烬。
陈桂生 生平不详,雕刻艺人。1925年前后,其兄与易笃生、黄和贤合股创办国光美术社,制作脱胎漆器,陈桂生在国光美术社担任雕刻工作,时易笃生作画、黄和贤题字、陈桂生雕刻,被誉为漆器“三绝”。
乐如瑚(1902-1987年) 宜春著名雕漆艺人。10多岁时就师从杨姓雕漆艺人学习雕漆工艺。青年时曾当过兵,并考入黄埔军校,后因不适应军队生活而返乡。回乡后担任过教师,与人在垛子背合股开过漆器文明棍店,并长期在漆器名店易荣泰号、邹华通号、陈洪盛号担任雕刻艺人。乐如瑚是宜春脱胎漆器雕漆艺人中承上启下的人物,他雕刻技法娴熟,雕刻作品不需底稿,直接在物品上雕刻,做到胸有成竹,出神入化。解放后长期在宜春脱胎漆器厂工作,培养了何春仁、杨增彦、乐春华、赵建伟、丁继武、刘曰华等一大批雕漆艺人。乐如瑚雕漆简洁明快、线条老辣、用刀爽利,富有金石味。
吴少章 原名彭少章,笔名春雨,湖北省松滋县人,汉族,生于1919年。解放前曾任湖北省立民众教育馆(设恩施城)文化干事,县府所在地新江口镇商会会长。除爱好诗词联外,曾研习美术多年,抗日时期常以宣传漫画鼓舞群众,油画、水彩画在湖北恩施参加过画展。解放后居江西宜春,在宜春漆器厂工作,系江南诗词学会、江西诗社、宜春诗社、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1986年被聘为江南诗词学会宜春市联络站站长。作品发表或选入《古今滕王阁楹联锦集》、《中国楹联报》、《一代风骚》、《江南诗词选》,荣获“羲子杯”征联、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心香”征联、首届全国诗词大奖赛等大赛佳作奖。1973年到福州学习,在福州漆器厂造漆机基础上进行改良,在宜春市漆器厂试制成功造漆机,性能优于福州厂,为宜春脱胎漆器发展作出了贡献。
杨增彦 1946年生,宜春人,1969年参加工作。1973年调入宜春市漆器厂。在该厂担任产品设计工作近三十年,多次被派到福州脱胎二厂、景德镇雕塑瓷厂、江西省工艺美术专业培训班等处学习。历年来共设计各类新产品二百余种,远销海内外,并多次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展、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新加坡中国民间艺术周展等大型展览会,曾获得过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和其他设计、包装评比各项奖励多次,江西、福建等省工艺美术馆均有收藏。业余时间创作的漆画、版画、年画、剪纸等美术作品也曾十余次入选省级以上美术作品展,并获多项奖励。传略与作品被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器卷》、《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人名录》等辞书中。1987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1988年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漆画研究会会员。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并曾获宜春市劳动模范、市级优秀人才等称号。1996年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2年退休。
熊礼勇 1947年2月出生,原宜春市漆器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国漆器质量管理协会、中国漆艺研究中心理事。1979年任副厂长时,抓新产品试制工作。自1983年担任厂长后,背负振兴宜春漆器厂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创新,在品种上由原来的几十种发展到日用包装、旅游和装饰艺术等四大系列68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人参雪花膏包装盒被东北经济区评为“包装装潢一等奖”,远销欧美,被消费者誉为名贵包装一支花。大胆进行艺术改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博采同行业工艺特长,并借鉴其他行业的艺术手法,大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使作品富有现代气息,艺术品味越来越高,不少作品被选入人民大会堂陈列和国内外展览。作品多次获得省部级大奖,1990年在全国第九届工艺品评审会上,主持设计并亲自制作的“乌龙牌”系列产品获得优秀奖,在大陆几十个漆器生产厂家中只有四家获得此奖,江西同行业中仅此一家获此殊荣。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宜春漆器厂由原来的无名小厂晋升为行业11个重点生产厂家之一。发表6篇学术文章,创作的脱胎漆器工艺品《虎》编入《江西漆器》漆器刊物,江西工艺美术馆收藏,《旋纹糖果盒》在宜春地区包装装潢设计作品评选中获创作奖。
易 武 1948年11月出生,宜春市人。1973年调入宜春漆器厂任美工室主任。197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分配在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漆工艺研究和漆画、壁画创作,任第一工作室主任。1984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6年任江西省漆画研究会秘书长。1987年任中国漆画学会理事,1988年调入海南大学艺术学院任设计系主任(从事壁画、室内设计等教学)至今。1993年至2008年为副教授、教授。2005年任海南省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2008年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理事。1978年被分配在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后,每年均在宜春漆器厂蹲点4个月左右,进行漆工艺研究,设计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样品及礼、展品共两百多件套,出口12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漆器《牛耳暗台罐》、《赤宝砂花瓶》赴美国、加拿大展出。1978年28件漆器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其中12件被送往国外展出。1980年,漆器《双凤漆鼎》、《牛耳暗台罐》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陈列。1980年5件脱胎漆器入选全国漆器会议优秀作品展。1987年6月,漆器《花插》等5件新工艺产品和漆画作品《日出》入选第三届全国工艺美展,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78年两件脱胎漆器在《人民日报》发表,1980年8件脱胎漆器分别在《光明日报》、《中国导报》等发表。1980年“1579”漆器新工艺通过宜春地区科委鉴定,并投产。1987年11月江西省二级科研项目“漆艺、立漆、喷金电化铝等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通过省级鉴定并投产。1984年,漆画《出山之路》获江西省政府文艺创作二等奖,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87年,漆画《溪边温馨》获全国漆画展优秀作品奖。1991年,漆画《南岛三月》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海南省美术作品一等奖。2006年,《金圣科技园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获全国室内设计双年展海南赛区金奖。
赵建伟 女,1952年出生,1973年6月进入宜春漆器厂雕漆车间,师从学习雕漆工艺。参与人民大会堂江西厅陈列漆器作品雕刻,1977-1978年担任厂质检员,1978年参与制作作品参加广交会。
邹 辉女,1956年10月出生,1973年7月开始在宜春漆器厂从事脱胎漆器制作。1989年参与制作的《安宫牛黄丸》脱胎漆器包装盒等4件产品获“全国漆器行业评比第三名”及“江西省包装装潢评比一等奖”。同年参与制作的《乌龙牌》脱胎漆器获“全国部优评比优质证书”及“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1990年参与制作的16件脱胎漆器入选新加坡《中国民间艺术周展览》,参与制作的脱胎漆器《春秋花瓶》在宜春地区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被评为“优秀展品”。1992年制作的“漆器围棋系列产品”入选江西群艺馆等单位组织的“江西民间工艺精品展览”,“脱胎漆器包装盒”入选为“江西省包装技术协会、江西省包装公司”联合主办的“江西省第五届包装装潢评比展览交流会”。
乐春华 1958年生,宜春市人,由于家庭生活贫困,1972年便辍学,师承父亲乐如瑚学艺。1972年进入宜春漆器厂,在父亲身边学习雕刻艺术,在学徒期间,深得父亲的真传,博得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1973年,被厂派往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学习,所学科目是绘画——白描花卉专业,此次学习对于乐春华漆雕工艺起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作用。学成回厂以后,通过师父的传授和自己不断学习探索创新,熟练掌握了脱胎漆器制作的其他工艺技术,如:台花、雕填、粉金、焦笔、漆绘、漆画、磨漆画、彩绘等。从业30余年间,雕刻制作作品有暗龙花瓶、蝴蝶花瓶、新式金瓜茶叶瓶等上万件。
刘友发 1959年生于宜春,现为宜春市盛和源脱胎漆器厂总经理,从1980年开始,随父亲、叔父从事脱胎漆器制作,掌握了整套脱胎漆器制作工艺流程和脱胎漆器表面线刻擦锡工艺,是宜春脱胎漆器第四代传承人。2008年6月,宜春市盛和源脱胎漆器厂被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乡土》栏目专题报道。
编者按:有着悠久历史的宜春脱胎漆器是“袁州三宝”之一,其制作技艺已列入江西省“非遗”名录,本报特推出“宜春脱胎漆器制作名家(本期)、名品(下期)”文章,以飨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