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春市袁州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7年1月22日在袁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袁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交《关于宜春市袁州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它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上下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坚定信心、排难而进,坚持以“建设富裕文明秀美新袁州”为目标,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生态保护,坚持开放合作,狠抓改革攻坚,加强民生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预计生产总值完成252.3亿元,同比增长9.6%,三次产业比为11.99:38.40:49.61 ,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72个百分点;区级财政总收入完成28.6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4.5%;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8亿元,同比增长3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0.8亿元,同比增长11%;利用外资完成5785.7万美元,同比增长9%;外贸出口完成2亿美元,同比增长5.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4亿元,同比增长9.2%;城镇化率达到54.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867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383元,同比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增长空间持续扩大
1、工业发展平台。袁州医药工业园:园区现已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2016年平整土地1800亩,报批土地2000亩。新规划了两个特色产业集聚、集控区,即新园路两侧5000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4000亩化工集控区;打造了两个特色专业小区,即中小企业孵化园和宜商回乡创业示范园。中小企业孵化园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全部封顶,预计近期将全面竣工;总面积1200亩的宜商回乡创业示范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入园回乡创业企业已达18家。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平台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彬江机电产业基地:基地近期6 平方公里和远期2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方案已编修完成,机电锂电核心技术园11.3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已全面开工,近期将陆续完工并交付使用。随着连接宜新路的基地工业大道升级改造项目建成通车以及园区110KV变电站、日供水2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等硬件设施的运行,水、电、气、通讯及配套管网的全覆盖,园区对客商的吸引力和对项目的承载能力同步增强。
2、袁州新城发展平台。高铁新区控制性详规获批通过,新城南北主通道:宜阳东路延伸段及袁家大桥工程全面竣工,公园西路、新苑路、高铁东九路、民生路南北延伸段已完工,袁州新城110KV输变电工程、东湖公园、南庙河铁路桥河口段防洪工程、滨河景观绿化带等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新城南北板块已融为一体,袁州新城的城市功能已趋完善。万达宜春广场、江西省轻工技校、帝泊湾、天御蓝湾、泊水湾一期等骨干项目已完成并形成聚集效应,万民世贸广场、民主小区、下浦安置区、金桥小区、幸福花苑等重点工程即将完工,新城商气、人气趋旺,发展势头良好。
3、现代农业发展平台。袁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展示、现代农业与物联网融合展示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东升新区100亩自动化控制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及连栋大棚已基本完成,新建连栋大棚29栋,配套建设了微喷滴灌等设施。启动了集现代园艺技术展示、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袁州園”建设,主门楼、广场及景观隧道工程已竣工,新建了由美国红枫、红花紫薇、樱花、紫玉兰、紫藤、红叶石楠等特色景观隧道7300米。以东升设施农业、星火油茶基地等为基础,加快东升老区温室大棚信息化升级改造,搭建园区农业物联网系统,实现东升新区、老区大棚物联网系统全覆盖,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湿度、光照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要素的科学调节和控制。
4、产城融合区综合物流平台。宜新路建成通车,中石油油库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出让手续,已基本具备开工条件,为下一步整合彬江铁路货场、中石油油库等存量物流资源,规划建设袁州新城至彬江道路两侧,以综合物流、仓储服务为主的产城融合区奠定了基础。
5、南庙温泉度假、休闲农业聚集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聚集区龙头项目西海温泉项目接待中心已投入使用,旅游酒店主体结构和一期公寓楼、企业家会所全部封顶。乡村休闲旅游品牌逐步唱响,产业聚集步伐加快。聚集区现有各类农庄和农家乐9家,其中禅农庄园等3家企业被评为全国金牌农庄,湖岗台山庄等2家休闲旅游点被推介为江西A级乡村旅游点,2016年又有龙泉农业科技等4个大型休闲农业项目落户聚集区发展平台。
6、西北片区综合开发平台。宜慈公路和320国道改线工程建成通车,缩短了西北片区各乡镇与宜春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密切了西北片区各乡镇之间联系。启动了连接中心城区和北片区的湖田板块建设,实施了湖田板块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推进了天屿花城一期等房地产开发项目,西北片区综合开发已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二)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主导产业稳步壮大
1、工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9.2%。医药园区现有企业1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27.27%。今年新引进了好实沃生物、长今妹药业、伊汇琳药业等10个生物医药项目,合同资金达11亿元。百神药业年产5亿袋中药配方颗粒项目、济民可信年产3000吨的中药饮片项目年内投产,百神药业列江西百强民营企业第72位,科伦医械成为全球最大的输液产品专业制造商。机电锂电园区现有签约落地企业78家,其中规上企业总数达到17家,占投产企业总数的3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61亿元,同比增长60.6%。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银锂一期高纯度碳酸锂项目技改及扩建工程已完成,二期投资10亿元的1万吨碳酸锂项目建设已启动,项目环评已进入省环保厅专家评审阶段,即将全面开工建设;航宇新材10月份已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目前公司正加紧与国防科大等单位合作推广高频高速覆铜板产品应用,预计2017年底前完成扩产扩能批量生产。
2、服务业。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加大,支撑作用明显。全区服务业预计完成增加值125.2亿元,增长10.7%;规上服务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1.08亿元,总量列全市第一位。全年新发展各类工商企业1780户,同比增长10%;新增个体工商户7178户,同比增长44%;现代旅游业保持良性发展,全年接待游客750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总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17%;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我区制订印发了《关于加快袁州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乡村民宿服务标准与评定办法》,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服务规范、品牌创建、市场宣传、人才建设、民宿开办等诸多方面对加快乡村旅游产业进行了全面指导和规范。成立了袁州乡村旅游协会,成功举办了袁州乡村旅游年系列活动,获批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白马农庄等5家企业获批“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新康府庄园等2家企业被评为AAAA级乡村旅游点,全区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亿元,袁州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样板。
3、农业。油茶产业继续做大做强,2016年,全区新造高产油茶林2.7万亩,总面积达23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油茶产业现有国家级林业龙头2家,省级林业龙头5家,星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重要的油茶产、学、研示范基地和油茶科研及技术推广中心。“袁州油茶”地理标志顺利通过农业部专家组评审,润心科技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我区继元博集团之后的第二个油茶上市企业。农产品供应基地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已获有机食品认证的生产基地7个,认证产品78个,面积6.38万亩。全区蔬菜基地已达1.82万亩;预计生猪出栏113.2万头,肉牛出栏1.1万头,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在保供应的同时,我区还加大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度,共检查猪场和屠宰场300个,完成部级屠宰环节检测2800份、省风险预警抽样20批次、县级快速检测3600批次,确保市民能吃上放心肉。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启动了彬江袁河防洪工程和竹亭、王华、新田3处提水工程。完成了23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1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1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5万亩。
(三)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经济活力稳步提升
1、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我区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积极做好各项落实工作。全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单位共461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含离退休)目标任务14301人,已完成17221人,完成率120.42%。
2、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5月份开始,与市级公立医院同步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9月1日零点,我区3所城市公立医院(区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与6所市属公立医院同时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中药饮片除外),调整293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同步调整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等。
3、扎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对全区的公务用车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全区车辆情况、人员编制情况、司勤人员情况、执法执勤车辆情况等台账。《袁州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方案》获市公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目前相关后续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四)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发展后劲稳步增强
我区年初制订了强攻工业、开放型经济工作意见,组织了“百日招商大会战”活动和袁州区机电锂电产业(珠三角)招商推介会,参加了宜春市(深圳)、香港两地生态招商推介会、第十四届赣台经贸文化交流大会、江西省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全力聚焦招商引资。2016年全区新签约项目133个,合同资金175.2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亿元以上项目41个。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高。
2016年,我区认真把握国家投资政策改革方向,组织申报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获上级批准项目23个,共争取到专项建设基金投放额度20亿元,所争取项目涵盖袁州区重大发展平台和工业、现代农业、旅游等重点产业,以及棚户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项目覆盖面广、投资强度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的同时,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5个,争取中央投资1.5亿元。上述项目的建设,将对我区今后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五)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1、推进了小城镇建设工作。调整完善了建制镇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以规划引导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建制镇集聚。《湖田镇城镇总体规划》通过了市政府的批复;完成了《医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坊、洪塘等九个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新坊河流域环境治理中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和17个乡镇集镇垃圾中转站的标准规划设计以及选址意见书的核发,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的要求,推进了三阳、西村和彬江的镇村联动工作,彬江镇村联动30个项目已完成投资0.9亿元,工程总进度已达80%;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民建房管理的实施意见》,实现了村镇规划管理所、城管中队和环卫所全覆盖,逐步形成村镇管理工作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2、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宜慈公路、宜新公路、昌栗高速袁州段、320国道改线工程等重点骨干交通工程建设,启动了 4个县道升级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升级改造301.5公里,改造危桥5座;推进了农村清洁工程,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垃圾压缩站3座、焚烧炉7座,购置洒水车23辆、小型垃圾清运车276辆,发放垃圾桶21.2万个。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300万元,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每个乡镇都建有一座垃圾压缩站。
3、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全面启动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划定全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成功获批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创建乡村风景林331块、3.68万亩,完成造林4.3万亩。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企业非法排污整治、“幸福袁州、清洁家园”等活动,改造关停小燃煤锅炉28个,清退猪场203家,取缔非法排污企业31家、砂场79个,清理农村垃圾13.1万吨。
4、继续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36个一般自然村点改水完成1666户,改水率为100%;改厕完成1583户,改厕率为95%;硬化村内主干道28公里,便道32公里;绿化植树5000株;拆除破旧房1.8万平方米,“七改三网”和“8+4”任务全面落实。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1、继续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启动了湖田、金瑞、辽市等8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了画眉小学,完成了五中教学楼等8个城区学校的改扩建工程;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9所,新建校舍面积34860平方米,运动场38000平方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2、继续加强了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加快了7所卫生院建设门诊住院部综合楼或医技楼改扩建,三阳中心卫生院获得“全国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示范单位”称号。深入开展了免费医疗服务和救助。完成白内障免费手术552例,尿毒症、儿童先天心脏病、儿童白血病免费救治377例,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1502例,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12350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8613人。
3、继续推进了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795人,小额贷款发放15766万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含离退休人数)95153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0640万元;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2122.77万元,保障五保对象6877人。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取得了突出成绩,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江西省“双拥模范区”荣誉称号。
4、大力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整合资金621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危房改造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精准帮扶,共有10868人退出贫困。
此外,我区在科技、体育、文化广播等社会事业领域也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总体上看,2016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经济总量小、发展任务重、资金压力大的困难,还存在产业规模和层次不高,创新能力偏弱,引领发展的产业龙头不强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但是,我们也还拥有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原中央苏区县等优势和条件,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准确研判,科学谋划,精准发力,顺势而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千方百计排难而进,就一定能够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二、201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争先进位、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的总目标,继续做大发展平台、做强主导产业,把创新驱动摆在首位,大力优化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高标准抓实项目建设,全方位推进产城融合,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奋力迈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文明秀美新袁州的坚实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275.8亿元,增长9.6%;区级财政总收入31.2亿元,增长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亿元,增长8%;区属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17%;利用外资6306.4万美元,增长9%,外贸出口21400万美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8亿元,增长11%;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6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37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98元,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2017年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激发袁州活力
1、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化解过剩产能,严禁新增每小时20蒸吨(含)以下排量的燃煤锅炉。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确保关闭退出煤矿1处、化解过剩产能4万吨。大力去库存,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组建“房票”结算中心,稳步推进“房票”安置补偿工作。稳妥有序去杠杆。坚持去企业杠杆与降融资成本并举,引导企业专注实业,支持企业开展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企业自身杠杆约束,降低企业杠杆率。千方百计降成本。全面推广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行政、融资、用工成本,减轻税费负担,更好服务企业和群众创业兴业。加大力度补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服务业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补好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等短板。
2、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是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国资运营公司、袁州新城、医药工业园、机电产业基地和农业示范园等发展平台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平台自主发展能动性。进一步完善资产运作机制,组建独立的袁州新城投融资平台,推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和政府购买服务;二是深入推进政府配置资源改革,在自然资源管理、国有资产建管等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组建旅游投资公司,成立“互联网+”旅游推广平台,推动全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组建公路投资公司,用好用活上级政策,实现全区公路投融资、建设、经营、管理一体化;三是有序推进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社会领域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口落户条件,简化迁移手续。全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扫尾与验收工作,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流转林地38万亩,林地流转率达19%以上。
3、全面深化创业创新制度改革。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降低准入门槛、激发主体活力、加大资金支持、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加快投融资改革步伐,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投入创新,综合运用股权投资、资本注入和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吸引和带动信贷、社会等资本投向新兴企业和产业,形成政府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努力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园区科技服务平台,将医药工业园和机电产业基地打造成生物医药、机电锂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创建或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新增和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各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节能减排示范企业1家。积极组织企业与专家、高校开展成果对接,新增产学研合作25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个。
(二)大力拓展发展平台,增强经济承载能力
1、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一是大力推进调区扩区工作,按照一区两园(医药工业园、机电锂电工业园)的总体构想,抓紧做好调区扩区规划的编制和申报工作,确保年内袁州工业园区获批省级产业园区,努力提高工业园区与“长珠闽”产业对接能力和项目承载能力。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生物医药工业园区:抓好袁州医药工业园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建设,确保全年平整土地2000亩以上,新增土地指标2000亩以上,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出台清理闲置土地管理办法,力争全年依法清理闲置用地500亩以上。推进工业园区雨污分流管网全覆盖,积极与市经开区对接,协助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建设,确保2017年6月前建成投运,解决园区污水排放问题。研究探讨新形势下两级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和机制,研究和统筹两级工业园产品研发中心、教育、卫生、就业服务、道路、供电、污水处理等公共资源共享问题,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避免浪费。机电锂电工业园区:依托袁州锂电资源优势和锂电产业基础,加快机电锂电核心技术园的建设,扩征土地5500亩,解决锂电新能源项目用地3000亩、机械制造、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其它用地2500亩,确保园区建成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扩建园区10公里路网及水、电、气、通讯等配套管网设施,启动袁州水厂二期日供水2万吨自来水扩建工程,实现袁州水厂供水管网与袁州新城供水管网对接供水,进一步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三是抓好园区融资平台的运转管理。积极盘活园区国有资产,以园区开发公司为平台,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园区建设。
2、加快袁州新城商贸中心平台建设。抓紧完成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力争南区新增收储土地1000亩。按照推进一批、启动一批和谋划一批的思路,加快新城重大牵引性骨干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平安东路、平安路(一期)、开泰路西延伸段、科伦路等路网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九中、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抓紧启动新城农贸市场、南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文笔峰学校、袁州新城消防站、下浦派出所、南庙河新城北段景观绿化等项目建设,尽早促成袁州新城南(区)北(区)呼应的发展格局形成。抓好以新火车站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商住、金融、电子商务,加速现代服务业向袁州新城商贸中心集聚,尽快形成聚集效应,打造经济的核心增长引擎。
3、加快宜新路两侧产城联动区综合物流平台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的原则,抓紧落实宜新路两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编制,明确综合物流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配套,抓紧完成宜春至彬江道路、自来水、天然气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先期融合,整合彬江铁路货场、中石油油库、金桥物流园等存量物流资源,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分期推进综合物流园区的建设工作。
4、加快农业发展平台建设。以园区农业产业融合专项基金项目建设为动力,加快推进集现代园艺技术展示、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袁州園”建设,完成园区二横路、东升有机路路面油化,启动停车场、卫厕系统、标识系统、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促进经营主体企业化、生产发展项目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生产技术科学化,打造集现代高新农业技术示范、现代农业与旅游融合示范、现代农业与物联网融合示范于一身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5、加快南庙温泉度假、休闲农业聚集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抓紧落实宜温路(南庙段)两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以南庙镇旅游基础设施专项基金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快聚集区白马-梅花、白马-G220旅游主干道的建设,构建一横(宜春-洪江)一纵(梅花-G220)主框架。抓好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聚集区的聚集能力和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快龙头项目西海温泉度假村的建设步伐,继续抓好梅花山庄等农庄的完善和管理,加快推进湖岗台山庄4A级旅游景点申报评定工作,加快龙泉农业科技、枫树下农庄、春城野生动物园和月都花溪谷旅游等项目建设,以期形成聚集效应,吸引更多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发展企业向聚集区聚集。
6、加快西北片区综合开发平台建设。按照多规合一的原则,启动宜慈公路及320国道改线公路沿线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规划编制,制订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等方案,依托宜慈公路和320国道改线公路,积极推动以生态建设、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为主题的西北片区的开发;积极整合飞剑潭旅游基础设施、洪塘镇旅游基础设施、西北西南片区采煤沉陷区治理、三阳河小流域治理等专项基金项目,全面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撬动飞剑潭水库旅游资源开发,增强区域对项目聚集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继续抓好连接袁州西部片区的湖田板块建设,抓好湖田、渥江两镇总规的编制工作,争取市政府批准通过;以搬迁扶贫移民为抓手,推进库区群众向城区转移,加快区域城镇化步伐。
(三)稳步推进产业升级,提升袁州发展潜力
1、全面推进工业升级。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以生物医药和机电锂电产业为重点,举全区之力打好工业攻坚战。按照引进与培育并重的发展思路,加快医药产业扩容提质步伐,提高产业的聚集度,延伸医药产业链。下大力气支持济民、科伦、百神、海尔思等重点企业改造裂变、做大做强;进一步延伸医药产业链,注重培育和引进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做大体量、做优结构、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力争全年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生物医药项目10个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上交税金7.5亿元。
做大做强机电锂电产业。加大锂电企业引进力度,加快江特电机、银锂新能源、航宇新时代等现有机电锂电企业升级改造,积极打造国内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基地。稳步推进银锂新能源二期1万吨碳酸锂、中石化油库、江西氨氮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环保专利设备生产加工及水处理药剂生产、盛拓国际有限公司250万平方米线路板印刷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积极开发拓展锂电产品,延伸锂电产业链,把机电锂电产业做成袁州区的优势产业。力争全年引进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亿元,税收达到3.7亿元。
2、全面推进服务业升级。着力构建现代旅游、现代商贸、现代服务相互支撑和补充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一是突出生态文化、禅宗文化、休闲文化,争取市委、市政府统筹市区两级旅游业发展,加速推进传统旅游业升级改造,按照“城市带动、景区依托、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的原则,构建一横一纵的袁州旅游大框架,即明月山-湖田-飞剑潭-慈化旅游精品线路和南庙-西村休闲观光带,大力完善沿线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产业招商,积极引进各类旅游项目落户,致力建立生态文化、禅宗文化、都市休闲文化与旅游业、农业高度融合的特色旅游产业链。二是要依托中心城和袁州新城快速拓展的新态势,把握好明月山机场、杭长高铁投入营运后周边商户的聚集和新商圈的形成,把握宜慈公路、宜新公路、宜阳跨铁路立交大桥建成通车的机遇,力促新的商圈形成,进一步做大商贸物流总量。三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引进一批从事软件开发应用、电子商务、产品研发设计,策划服务等新兴服务企业,依托现有高科技企业,推进企业研发(科技)中心建设,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互联网与传统商贸等服务业的融合。加快宽带向农村推广普及,加快三网融合,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以袁州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万民电子创新产业基地为平台,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进一批优秀电商企业,着力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力争袁州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新增入驻企业200家,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80亿元。
3、全面推进农业升级。围绕提高农业发展层次、做响绿色生态品牌,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强做优油茶产业,认真抓好新造油茶林的抚育管理,“管造并重”,推进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参与高产油茶种植,鼓励油茶林地有序流转,力争今冬明春新造高产油茶3万亩。二是扶持建立一批高精尖农业生产样板。以特种种养为重点,培育、建立一批农庄、特色果蔬、花卉苗木,特种养殖等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样板,加快农业规模化发展,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骨干的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5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6个,力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额增长10%。三是以城市保障为目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一批蔬菜基地、肉牛基地建设。新增绿色食品基地18万亩,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1万亩,有机食品基地面积1万亩。
(四)全力以赴扩大开放,确保经济稳中向好
1、全力以赴扩大投资。以重大发展平台为载体,突出医药产业、机电锂电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继续撬动一批大型牵引性项目,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增长。一是全力以赴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宜联激光打印机总装生产线项目建设,力争以宜联打印为龙头,引导相关资本和产业企业向我区流动和转移,发展袁州区新兴打印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全区新引进各类项目突破120个,亿元以上项目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入园项目50个。二是全力以赴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继续实施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以产业带动性大、区域发展牵引性强的项目为重点,重点推进银锂新能源二期、袁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融合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10个省级大型和38个市级大中型重点项目以及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工程建设,致力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三是全力以赴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认真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动态,加强和完善“十三五”专项建设项目库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项目库建设,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工作,认真研究中央投资政策和省市投资政策走向,继续做好项目库充实完善工作,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和2017年拟申报项目的准备,积极做好2017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加强与宜春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的对接,积极包装和准备一批符合条件的项目,谋划好绿色发展基金的争取工作。
2、全力以赴扩大消费。按照保基本、拓增量的思路,继续做好商贸、餐饮、汽车等传统领域的消费拓展工作,大力培育新时代下的消费新业态,努力扩大消费总量。(1)稳定住房消费。鼓励房地产开发商走出袁州,到新余、萍乡和周边县市拓展业务,广泛宣传绿色袁州、生态袁州、便利袁州、法治袁州、宜居袁州,吸引周边人士到袁州养老定居,增加住房刚性需求,努力化解存量房压力;(2)鼓励健康养老消费。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和家政服务领域,制定相关税收优惠、行政审批、价格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一批公共服务设施PPP项目合作,重点支持一批健康养老项目、医养结合项目和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不断扩大健康养老和家政服务消费;(3)促进旅游消费。积极发展假日旅游消费,支持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游、乡村游、养生游、自驾游、健身游等旅游消费。
(五)注重城乡区域联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小城镇教育、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建设和集镇道路、集镇供水、农网改造、垃圾和污水处理、城镇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集镇路网、给排水、交通综合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县乡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启动G220国道绕城改建B段工程,推进袁州西站、慈化和辽市交通服务站建设,升级改造沙田至分界一级公路,湖田至洪塘、株潭至金瑞等5条二级公路,完成县道升级改造30千米、危桥改造25座,新修25户以上通自然村公路1164公里,实现全区25户以上通自然村公路全覆盖。
2、强化城镇综合管理。抓好袁州城镇综合管理,以城市化理念管理和经营好小城镇。建立健全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机制,完成全部乡镇的总规修编、控规编制、全区25户以上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要统筹集镇的开发与经营,在集镇规划范围内统一实行商业化开发,不再划地分户建房,避免出现低水平和杂乱无序的乱占乱建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管理和执法队伍建设,严控宜慈公路、宜新路、320国道改线两侧的土地,坚决杜绝违规建房。同时,要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坚决遏制 “两违”行为,积极营造城镇建设新秩序。
3、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抓紧编制《袁州区2017-2020“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明确今后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认真落实2017年度新农村建设的布点和建设,继续做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环境卫生日常督查、强化保洁员督查考核,强化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积极推行保洁员和清运员网格化管理,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袁州绿色崛起
1、加快绿色生态袁州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环境保护法规、绿色生态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全力营造绿色发展的氛围。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重要内容,全面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相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度,落实区政府部门、乡镇、街道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引导领导干部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政绩观。二是进一步加快生态袁州建设步伐,继续巩固封山育林成果,继续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批林业生态工程,大力推进旅游与高新设施农业、油茶、果蔬药材、花卉苗木等现代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完成绿化造林4.5万亩,新增省级乡村风景林示范点8个,确保湿地保有量达到5.7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3%。三是抓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抓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城区空气质量稳步提高。加快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推进和完善“河长制”,加强河流、水库管理,继续推进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建成19个乡镇垃圾压缩站,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完成园区规划环评审批,确保所有入园项目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推进彬江防洪护岸工程,启动新坊河、南庙河、三阳河小流域治理项目,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全面关停中心城区范围内所有砂场和采矿权到期的非煤矿山项目。加强新坊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确保矿山废弃地得到复绿,新坊河流域水质达到三类标准以上。继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秀美示范乡村。
2、加强污染控制和治理。一是严格落实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生产生活对水、空气和土壤造成的污染,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继续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升级改造、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程,配合做好中心城区PM2.5等6项指标实时监测工作,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二是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继续加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三是继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关停禁养区内所有养殖场,推进可养区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积极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四是加大对非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严格按国家产业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坚决取缔、关闭、淘汰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工业生产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坚决打击非法排污行为。
(七)切实改善公共服务,努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依照《袁州区全面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大力实施我区“七大”脱贫攻坚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坚持全区扶贫“一盘棋”,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和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健全合理的奖惩机制,统筹资金管理,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实现扶贫资金投入的制度化,加快十一类扶贫项目落实进程,整合区政府各部门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8352人脱贫。
2、切实强化各项社会保障。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全覆盖,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同时,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继续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创业培训、技能培训、财政补贴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扶持更多的人实现自主创业;继续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措施,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推进社会救助保障扶贫工作。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健全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创新机制、加大合作,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
3、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把公共资源配置向困难群体倾斜,重点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以“十件民生实事”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区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和改造文笔峰等12所城区学校,着力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抓好南庙、芦村等6所中心幼儿园,确保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卫生:完成中医院改扩建建设,改造提升9所乡镇卫生院,实现全区乡镇卫生院改造全覆盖,完成100所村卫生计生服务室规范化建设,推进中医健康产业发展,争创“医养结合”示范区。养老:改扩建3个农村敬老院,新建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启动普庵咒国家级申遗工作,积极申报全省、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防灾减灾:做好模沙村地质灾害点群众安置工作。食品药品安全:建成袁州区检验检测中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测。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实现“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继续加快袁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新袁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