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春市袁州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8年2月2日在袁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袁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交《关于宜春市袁州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它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各项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改革创新,担当实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全区经济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全年生产总值完成285.10亿元,同比增长9.5%;区级财政总收入完成31.64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64亿元,同比增长3.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6亿元,同比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4.18亿元,同比增长11.6%;利用外资完成6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0%;外贸出口完成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3217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425元,同比增长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袁州特色崭露头角。
2017年,袁州区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加速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一改上年增长乏力、在全市排名靠后的落后面貌,取得较好成绩,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党的建设工作在全市现场巡察考核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额、工业用电量等重要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3.5:36.2:50.3调整为12.4:37.0:50.6,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8和0.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税占比达到86%,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市第一。经济和财政收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年签约引进项目133个,签约金额484.66亿元,分别增长10%、177%,增量和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工业园区新开工重大项目53个,竣工43个,分别增长112%、80%;签约项目、开工项目和竣工项目均创袁州历史新高。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新增第三产业规上企业79家,为历年之最。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亿元,增长25.7%;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增长35%。
在经济提速增效的同时,袁州特色建设也捷报频传:一是机电产业基地分别被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园区”,成为在全国最有影响的新能源产业园区之一;二是袁州区成功获批全省首批6个“绿色低碳示范县”,成为生态建设、低碳发展的江西样板;三是我区成为全市首个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乡村旅游活动被央视和省电视台广泛宣传报道。袁州区的产业结构正向着“绿色、低碳、高端、高效”的目标迈进。
(二)落实“三新”成绩斐然,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全区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贯彻新理念、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方针政策,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三中心一基地”、“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和“四年翻一番、决战工业八千亿”的发展目标,以产业培育发展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取得显著成效。
1.大力培育和发展了锂电新能源产业。设立锂电产业发展引导基金1.15亿元,引进了宝江锂业、九鼎动力锂电池、新源电池、OE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一批优质锂电新能源项目,基本形成了碳酸锂提炼、正负级材料、锂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主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九鼎动力年产2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及2万套新能源车系统的产业化项目等3个重大骨干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投资30亿元的宝江锂业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个月,3个月已建成车间 22500 平方米,办公楼 9680 平方米,窑炉 4个,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谱写了锂电新能源发展的“袁州速度”。上述项目全部投产后,袁州区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基地、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2.大力培育和发展了生物医药产业。编制了《袁州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合理布局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区、化工集控区,推进医药产业集聚整合,目前袁州医药园共有医药类企业73家,形成了以药材种植、医药研发生产、医疗器械、医药贸易、物流包装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3.大力培育和发展了新型制造产业。重点培育了以宜联打印年产400万台激光打印机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借助宜联打印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先后引进了华讯电子、虹光精密、万宝科技和健康中国等总投资近百亿的项目,构建了宜联科技产业园;依托江特电机年产2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机数字化车间项目,大力发展数字化汽车电机等新装备制造产业。
4.大力培育和发展了数字经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互联网与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引进一批电商,助推地方产品销售,壮大电商规模,“0795购菜网”等经营地方农产品电商网站相继在袁州电商平台开设,袁州电商基地入驻企业达到76家,电子交易额突破90亿元,增长40%。在全省率先开设“宜游天下”智慧旅游网络平台,大力推介宣传袁州乡村旅游。
5.大力推进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省级产业园申报工作,积极与省相关部门对接,已通过省级产业园初审会议,目前正待省正式批复。工业园区共平整土地4000余亩。袁州医药工业园一期标准厂房完成并按期交付使用,二期11万平方米已完成土地平整;新建道路12.5公里;完成供水主管铺设2840米,总投资3.1亿元污水管网及道路改造已完成80%。机电产业基地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1万平方米,升级改造工业大道4公里。
(三)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经济活力大幅提升。
1.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大力推进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突出市场化、法制化去产能,重点抓好了煤炭去产能工作,坚决禁止“地条钢”生产销售,防止关停企业和淘汰产能“死灰复燃”,违规复产,61个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关停整改。去库存:全力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在全省首推“房票”安置办法,全年签约15813套,惠及群众6.42万人,远超全市其他县(市)总和,有力的促进了房地产去库存,让袁州区房地产市场重归良性发展轨道。去杠杆:依法打击和取缔各类非法融资,制订和印发了《关于现代农业示范园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袁州新城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等4个文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新康府街道、袁州新城、农业示范园、医药工业园和机电产业基地的财政管理体制。组建了袁州区国投集团,构建了“1+7+N”的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降成本:实施《袁州区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2017年工作要点及入企帮扶、产业链帮扶2017年工作计划》,抓好省、市80条政策兑现和20条政策落地,推进新30条政策实施,全年降低企业负担3.5亿元。补短板:加快了城区教育补短板步伐。投资近4000万元,高标准推进文笔峰小学建设;启动了金桥小学、黄颇小学、医药工业园学校的建设;投入3150万元,完成了五中、七中、四小等学校改扩建,新增校舍面积近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000个。加快了金融补短板工作。采用PPP模式包装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孵化园PPP项目,成功入选省级示范项目库;促成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在我区设立赣西片区分公司,中信建投在袁州设立分支机构。
2.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推进了“放管服”改革。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采取“二降、三放、四扶持”措施。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降低注册资本限制,放宽企业经营范围限制,放宽企业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参与企业发展;放宽企业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比例,取消了以前比例不得高于注册资本的70%的限制。按照“一照一码”、“五证合一”简化了企业营业登记。推进了公立医院改革,实现所有药品零差价销售,医疗服务收费更加透明合理;推进了袁州区医联体建设,组建了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的医学影像中心。
(四)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1.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制定印发了《袁州区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环境的美化、亮化和净化工作。开展了“净空”综合整治行动,通过淘汰改造燃煤锅炉集中整治、秸秆禁烧综合整治、道路运输和建筑扬尘集中整治、沙场堆场和散乱污企业整治等专项行动,清除砂石堆场13家,关停并拆除环城西路沿线34家违规石材加工点。严控“四尘三烟二气”污染,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PM10平均浓度为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
深入开展了“净水”综合整治行动。综合治理工业园区污染,医药工业园34公里污水管网全部完工,彬江机电产业基地污水管网27公里已经建成,彻底地解决了工业园区污水排放问题。通过加强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实时监测、推进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建设、严控畜禽养殖污染等整治措施的实施,实现对袁河地表水的实时监测,并建立袁州区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对第一批35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实行在线监控。加大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力度,清退猪场296家、生猪11.49万头。“净水”综合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深入开展“净土”综合整治行动。通过生态红线保护区划定、建设生态保护林、建设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等措施,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321.12平方公里、植树造林4.5万亩。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700万元,在全区18个乡镇(含下浦)新建和改造垃圾压缩站;开展重点矿山恢复整治,共新增矿山复绿740亩,有效地减少了垃圾污染和水土流失。
2.中心城区三年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加强违法建筑综合整治。印发了《袁州区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实施办法》、《袁州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考核办法》相关文件,实行村、乡(镇)、区三级巡查防控体系,全年拆除违法建筑109.9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拆除违法建筑76.9万平方米;全面启动了灵泉片区、袁河中路南岸、大坪里、沙子巷、考棚路等一批棚户区改造工程,共签约172万平方米,拆除77万平方米,老城区房相迅速改善。
3.袁州新城建设进度加快。宜阳东路延伸工程、科伦路、开泰路西延伸、公园西路(秀江印象段)、民生南路、金桥一路等道路工程和宜春九中、东湖公园、南庙河抬水坝等公益项目投入使用,平安路一期、平安东路、沙田路项目已完成路基工程。万民世贸广场和金桥物流园主体工程完工;金桥小区、幸福花苑等4个安置小区及全部建成,东湖花苑已全面交房,东湖宾馆正式营业;金悦湾、东湖花苑、帝泊湾等9个楼盘共销售3875套商品房,销售面积约46.5万平方米。帝泊湾二期、嘉辰东郡二期、泊水湾二期、天御蓝湾二期、洲阳世纪城等40万平方米商品房在建。
4.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推进。G220绕城改线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新建了25户以上自然村通村公路1200公里;打造新农村点562个,完成改水2.34万户,改厕2.22万户,新建农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22个、文体活动场所210个,拆除破旧房40.5万平方米;推进了高铁和环城西路沿线的房相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房屋立面改造96.8万平方米,“平改坡”21.9万平方米。
(五)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我区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领域支出为42.33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8.4%。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实现5211名贫困人口脱贫,8个省级、3个市级贫困村摘帽。全面改造农村危旧房,竣工830户,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优抚、救灾救济、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资金2.4亿元,惠及73.3万人次。荣获全市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市、区)。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社会保险扩面2.6万余人,基本实现全民参保。启动并完成第二轮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915人。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88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500人,发放创业贷款2.08亿元。
2.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投入2亿元,新建、改造中小学256所,升级教育信息化设施装备,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建成中医馆27个、标准化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100个,6所卫生院荣获“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称号,出色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验收。新改扩建122所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开展“送戏送演送电影”下乡活动5069场,新建新坊农民版画培训基地等10处文化活动基地。《普庵咒佛教音乐》、《慈化庙会》分别入选省、市级第五批非遗名录。宜春第五届运动会团体总分列全市第一,金牌数列全市第二。养老服务水平提升,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改扩建农村敬老院8所。
总体上看,2017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经济总量小、人口基数大、财政平衡难、发展要素不足等困难,还存在产业规模和层次不高,创新能力偏弱,引领发展的产业龙头不强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但是,我们也还拥有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交通优势和原中央苏区县等优势和有利条件。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准确研判,科学谋划,精准发力,顺势而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千方百计排难而进,就一定能够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二、201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扎实推进中心城区“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新情况,主动适应新要求,不断寻求新突破,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后劲更足、效益更好。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以“争先进位、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的总目标统领指导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工业提升年、城乡整治年、特色打造年、作风加强年”的主题主线,致力“领跑袁上万、追赶丰樟高”,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三基地一中心”建设,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富裕文明秀美新袁州建设的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财政总收入增长11%,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5%;外贸出口增长3.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的计划任务。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2018年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做大平台,提高经济承载能力。
1.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和建设“袁上万”绿色版块的要求,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一是配合加快“袁上万”综合交通建设,建设袁(州)上(高)万(载)新通道,加快“袁上万”产城融合。将宜春经开区、袁州医药工业园、彬江工业基地和宜万快速通道融为一体,同时加快拓展袁州医药产业园、彬江工业基地的体量和质量,为我区决战工业1000亿拓展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是要加快袁州新城以新火车站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商住、金融、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科学规划和建设好袁州新城,重点是加快路网、城市管廊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和文教、医疗、养老、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土地征收、项目引进以及落地服务等各项工作,做好项目的推进和服务,尽快聚集人气、商气,力促袁州商贸中心尽快形成聚集效应,打造新的区域性经济增长点。
三是加快建设和完善以休闲养老养生和现代观光农业发展为主题,建设南庙-西村温泉度假、富硒养生、休闲农业旅游基地,加快旅游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放大农业的生态价值,体现人文价值,拓展经济价值,着力建设全省一流休闲养老养生、温泉度假、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
四是加快中心城区的美化亮化步伐。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功能三年提升行动,加大中心城区违法建筑的拆除和控制力度;加快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进度,拆除老旧危房360万平方米,科学规划和建设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绿地以及限价商品房;加快开展厕所革命,实现高标准厕所全覆盖。
2.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强园区品牌建设,继续推进省级产业园区的申报工作,力争获批江西宜春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级医药产业园;推进扩征土地、规划布局、能源供给、道路硬化、管网建设和标准厂房等要素保障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成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平整土地4000亩。新修园区主干道5公里,确保医药园新园路与G320国道完成对接,机电产业基地与G220改线工程完成对接;启动医药园六年制小学建设,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园区对项目的承载能力。
3.加快农业发展平台建设。继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力争引进一批现代农业企业。组建园区农业发展基金,支持星火农林、东升有机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集有机农业、旅游观光和休闲为一体,集现代高新农业技术示范、现代农业与旅游融合示范、现代农业与物联网融合示范于一体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二)继续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1.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抓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工作。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继续推进“房票”安置补偿工作。稳妥有序去杠杆。坚持去企业杠杆与降融资成本并举,引导企业专注实业,支持企业开展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杠杆率。千方百计降成本。全面推广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行政、融资、用工成本,减轻税费负担,力争企业成本再降1亿元。加大力度补短板。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教育网点布局规划和学校建设,补好教育短板;加快推进综合物流园区规划,谋划补好物流短板;加快推进电网和燃气管道规划建设,努力补好能源短板;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补好养老服务短板。
2.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投融资企业信用评级全面提升到2A评级,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能力,组建“1+N”模式的运营架构,做大资产规模和实力。鼓励国投集团主动走出去,参与项目建设,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有序推进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社会领域改革,继续做好义务教育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探索实行“三权分置”,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确保耕地、林地流转率分别达48%、23%。
3.继续深化创业创新制度改革。以降低准入门槛、激发主体活力、加大资金支持、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加快投融资改革步伐,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投入创新,综合运用股权投资、资本注入和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吸引和带动信贷、社会等资本投向新兴企业和产业,形成政府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努力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园区科技服务平台,将医药工业园和机电产业基地打造成生物医药、机电和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创建或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
(三)继续扩大开放,提升经济发展潜力。
1.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一次办好”便民工作;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减负”,让项目“快跑”。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狠抓问题整改,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好宜春市重大项目调度会的对接,全力以赴争取各项要素保障工作,做好项目备案、核准、审批工作,推进的调度和稽查工作,全力服务好项目建设,让本地企业安心创业、兴业,让外来企业引得进、落得下、办得成。
2.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开展推介招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广泛搜集产业链上领头企业,推进上门招商,倡导“走出去”,策划筹办袁商大会、医药产业论坛、锂电产业论坛等专题活动,紧紧围绕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着重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各类项目140个,其中工业项目10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3.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乡村振兴,农民工就业,建成更全面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脱贫,食品安全,健全留守儿童、妇女及老年人的关爱服务体系这8个“红包”,研究国家投资政策走向,加强与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做好2018年的争项争资争政策工作,力争争项争资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四)全力做强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1.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以产业链培育和产业链延伸为重点,抓好宝江锂业、九鼎动力锂电池、新源电池、OE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一批重大锂电项目建设,力促企业尽早达产达标。同时,以锂电中下游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正负极材料、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引进一批锂电企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延伸和完善锂电产业链,把锂电和新能源产业打造成袁州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力争锂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亿元。
2.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按照引进与培育并重的发展思路,加快医药产业扩容提质步伐,提高产业的聚集度,延伸医药产业链。下大力气支持济民、科伦、百神、海尔思等重点企业改造裂变、做大做强;进一步延伸医药产业链,注重培育和引进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做大体量、做优结构、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力争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积极打造“全国知名中药谷”、“华东医疗器械城”和“江西医药物流港”。
3.做大做强新型制造产业。一是抓住我国能源消费清洁化、动力推进电能化的宝贵机遇,重点抓好以江特电机为核心的特种电机产业,不断拓展电机应用范围,努力做大机电产业体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全力培养以宜联科技为核心的激光打印产业,认真做好企业扩建、用工等服务工作,力促项目尽早达产达标,努力把袁州区建设成为国内最大、专业水平最高的激光打印机生产基地,培育袁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大力培育新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电梯等制造,做好航宇新材等3家企业的上市帮扶工作,帮助企业孵化成长,力促企业做大做强。
4.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抓好慈化寺等禅林古寺、飞剑潭等水域风光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袁州旅游智慧网络平台,研发“旅游+互联网+电商”的特色旅游服务,实现袁州旅游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新增两个AAA级景区,力争全区旅游接待突破1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80亿元。着力提升商贸物流业。加快袁州区宜春快递物流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金桥物流园建设,积极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逐步把袁州区打造成赣西最大的综合物流基地。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产业,加快推进彬江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引导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鼎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力争新增金融机构5家。
5.做优做活现代农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机械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建立,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4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0个,推进全区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抓好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新造高产油茶基地2万亩,富硒农产品基地2万亩、建设4.2万亩标准农田。加快农业品牌化发展。立体化打造“中国油茶之乡”品牌,做响袁州区绿色、有机、富硒大米和飞剑潭“有机鱼”品牌,打造赣西最大的绿色有机水产品基地。
(五)推进生态文明,增添袁州发展魅力。
1.建立生态文明机制。贯彻落实《袁州区深入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地2017年已出台制度,积极对接2018年12项省重点制度成果清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奖惩机制,开展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考核工作,推进通报、约谈常态化。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引导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发展观。
2.强化环境治理措施。持续加强新坊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确保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率达到80%以上,新坊河流域水质持续好转。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清理禁养区内剩余养殖场,加快可养区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步伐。大力实施“河长制”,开展水质不达标河湖治理,深入推进“清河行动”14项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响应市政府开展的“四尘三烟二气”整治行动号召,动员全区力量,抓好工业园区污染治理、施工扬尘整治、秸秆禁烧等污染防控,淘汰燃煤小锅炉,逐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城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以上。
3.保护城乡绿水青山。加快乡镇集镇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监测力度,确保所有入园项目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试点,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真正走上科学化、精细化的良性轨道。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加强天然林保护,守护“国家森林城市”荣誉,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06%以上。
(六)强化民生保障,大力改善公共服务
1.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全覆盖、健康扶贫再提升、教育扶贫再对接、贫困地区村庄整治再推进等重点工程,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聚焦深度贫困、均衡发展、精准施策和脱贫标准,找准差距、强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确保脱贫5831人、退出6个省级贫困村,实现贫困村全部摘帽。
2.全面强化社会保障。继续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城镇就业41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3500人以上,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全民参保。推进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建设,更好地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创建国、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区”。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文体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新建成文笔峰小学等4所学校,启动建设宜春九小、十小,完成宜春四中、源仙台学校、湖田中学等一批学校改扩建;继续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建设下浦中心幼儿园等8所公办街道中心幼儿园;加快推进袁州新城综合医院、“袁州区影像中心”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康复医学、老年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学科人才,努力提升健康养生服务水平,实现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城乡社区全覆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扩建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批特色民俗村,力争普庵咒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努力增强人民体质。加快婚姻登记中心搬迁,力争升级为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新建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扩建楠木敬老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托。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实现“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依法监督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加快袁州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建成富裕文明秀美新袁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