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今天是:
信息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规划计划>>>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  更新时间:11-08-11 17:53:00
收藏
打印
关闭
字体:【  
2011年7月29日在袁州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袁州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龚法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解放思想、扎实苦干,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以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16.24亿元,比2005年增加57.31亿元,年均递增14.5%;人均生产总值跨越万元大关。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比2005年增加7.71亿元,年均递增34.3%,实现五年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3.95亿元,比2005年增加79.1亿元,年均递增3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49亿元,比2005年增加45.54亿元,年均递增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33元,比2005年增加6103元,年均递增1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10元,比2005年增加2229元,年均递增10.9%。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62亿元,2005年增加8.61亿元,年均递增25.5%。医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6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由2005年的1.78平方公里拓展到2010年的6.5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医药、机电、化工、建材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被批准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千亩以上连片高产油茶林基地17个,高产油茶林总面积达11.9万亩,比2005年增加6.9万亩,被列为全国100个经济林示范县(市、区)之一。新建蔬菜基地17个,蔬菜基地总面积达8000亩,比2005年增加6500亩,中心城区蔬菜自给率达45%。2010年粮食总产量37.43万吨,比2005年增长7.6%。新型金融业加快发展。启动了区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宜春农村商业银行,引进了宏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德昌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一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发展开辟新天地。2007年启动规划面积5.96平方公里的袁州新城建设,累计投资8亿元,完成32个建设项目,行政中心顺利搬迁,袁州新城初具规模。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撤乡设镇8个,城镇化率达44.2%,比2005年提高7.2个百分点。配合中心城区成功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相继启动10大片区拆迁改造,全面拆迁57万多平方米,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完成4座中型水库、11座小(一)型水库和37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新增20万人喝上安全水。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新增耕地9600亩,改造中低产田6.6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稳定在81%以上。新修农村公路1138.3公里,全区农村公路里程达4642.4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全面完成渡改桥工程任务。完成738个新农村村点建设,改水、改厕、改路率达100%;新建8140处户用型沼气池和27处大中型沼气池。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391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112吨标准煤。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68万亩;在全省率先实行全面积封山育林,封山面积18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59.3%提高到2010年的62.4%。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大步推进,共改革企业125家,置换职工身份29488人。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全面推进部门预算管理、乡财区代管和“一卡通”改革,顺利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试点工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共实现国有资产经营收入1.56亿元,融资7.22亿元。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基层兽医体制改革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等。袁州新城、医药工业园、公安、广电和国土资源等市、区管理体制关系进一步理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共引进项目467个,实际进资6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586万美元,是前五年的5.7倍;出口创汇9400万美元,是前五年的4.6倍。
——社会事业硕果累累。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累计发放民生资金14.3亿元,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9%。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48亿元,共255.1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354万元,共15.4万人次。新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29个。发放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2963万元。推行社区小额信誉贷款,促进下岗失业人员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经验做法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全面化解“普九”债务,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宜春评话《小平小道》等多部文艺作品在全国获奖。王茂华、谭良才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全省见义勇为标兵”,入选“中国好人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达到100%,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2010年,获得“江西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体育事业全面进步,竞技体育全省领先。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领导大接访和干部大下访活动,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五”普法圆满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我区满意率、治安状况好转率均达93%以上,列全省设区市所在地第一名。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制,加大非法生产打击力度,杜绝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分工负责制、区长例会制、政府常务会议议事制、重点工作专题督查通报制等机制,立说立行、自我加压、问效问责渐成风气。推进全省公共服务法治化试点工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管理进一步规范。成立行政投诉中心,行政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对政府组成部门履行经济责任及离任审计工作,审计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通电子行政审批系统,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加强与群众团体的联系,共办理人大建议和意见230条、政协提案443件,办复率达100%。
同时,人民武装、物价、药监、质监、消防、档案、旅游、外事侨务、农机、扶贫和移民、电力、工商、保险、台办、史志、民族宗教、气象、妇女儿童、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和百万袁州人民齐心协力、务实创新、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袁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市驻袁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袁州发展的同志们和海内外客商朋友们,向所有在国内外学习、工作和创业,时刻心系家乡,真情反哺故土的袁州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第一,必须坚持自主发展与市本级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袁州区特殊的行政体制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只有全力支持、融入市本级发展,主动承接市本级的辐射,借机、借力、借势发展,才能快速、健康发展。第二,必须坚持内部优化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只有在坚持大开放主战略的同时,抓好产业承接平台建设,激活产业发展机制,做到“内外兼修”,才能牢牢把握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推动袁州弯道超车、赶超发展。第三,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只有把改善民生贯穿到政府各项工作的始终,着力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才能为经济快速发展营造安居乐业、心齐气顺、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使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第四,必须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紧密结合。只有遵循抓重点求突破、以重点促整体的理念,坚持以重点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袁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理性地看到,在谋求袁州崛起的进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欠帐多、包袱重、压力大的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不强,人均指标全市靠后,赶超发展还需要付出百倍努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凸显,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完成“十二五”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加速崛起的攻坚时期。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袁州科学发展新局面。
根据袁州区第四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主战略、赶超发展战略和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牢固树立“五个第一”的理念(解放思想为第一先导、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执政为民为第一目标、开拓创新为第一动力、构建和谐为第一追求),主攻“三区”建设(袁州医药工业园区、袁州新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加速“三化”进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做强“六大产业”(医药、锂电、机电、建材、油茶、服务),快速做大经济总量,努力提升发展质量,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全力建设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新袁州。
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袁州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在抓落实、抓创新、抓发展、抓服务中推动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不折不扣抓落实。紧紧围绕区委的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做到落实不犹豫、不争论。二是坚定不移抓创新。把改革和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抢占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三是一心一意抓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实现袁州跨越发展。四是不遗余力抓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作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267亿元,年均递增14%。人均生产总值达23060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42:46。财政总收入25亿元,年均递增20%。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亿元,年均递增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年均递增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年均递增18%。实际利用外资6810万美元,年均递增20%。外贸出口7950万美元,年均递增20%。森林覆盖率提高3.6个百分点,达66%。基本实现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00元,年均递增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50元,年均递增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增进百万袁州人民福祉的根本路径。围绕这个主题,今后五年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在扩大开放中促转变
加大“三争”力度。提高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的敏锐性,充分吃透政策,把握不同时间节点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编制上报高质量项目,有针对性、持续性地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切实保障“三争”资金投入,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论证工作,高质量编制好项目可研报告,提高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的成功率。
强化招商举措。提高招商选资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瞄准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投资项目、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大、产品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高效益型项目。突出产业链招商和特色资源招商,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我区的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强化招商队伍。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同时,选派一批愿招商、懂招商、能招成商的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提高招商成效。优化招商环境。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对投资1000万美元或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安排专人负责办理行政审批手续,确保除上报国家、省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外,所有项目在一周内办结。认真落实涉企收费“三零两减半”和入企检查备案制度,营造重商、安商、亲商的良好氛围。到2015年,力争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企业40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00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
加快平台建设。完善医药工业园区域环境评价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提高园区规划管理水平。加大项目用地保障力度,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在力争每年平整土地4000亩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包装重大项目进“笼子”、闲置土地清理等多种渠道,争取用地指标4000亩以上。完善项目投资强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力争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达到100万元/亩,纳税额度达到6万元/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园区道路建设,形成完善的路网框架,同步推进水、电、讯等管网工程建设,加快银行、超市等服务类机构入园步伐,力争建成区扩大6平方公里。加大协调力度,争取恢复袁州医药工业园区建制。积极申报省级生态园区,打造省级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园区新增3000万元以上开工项目达200个,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达100亿元。到2015年,力争医药工业园入园企业达400家,工业总产值达26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从业人员5万人。
(二)以主导产业为龙头,着力调优经济结构,在产业升级中促转变
工业做优做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扶持壮大济民可信、江西佑美、百神药业等医药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生物制药企业落户医药工业园,形成集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中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与市锂电产业同步推进,突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材料的产业化和集聚化发展,培育3—5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国家新能源示范基地,为“亚洲锂都”添彩。大力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以江特电机为龙头,以彬江特种机电产业基地为载体,培育特种电机及关联产业集群、工程机械及其配套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江西省特色装备制造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围绕建材工业、特色轻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信息化改造升级,加快产业整合,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标准化,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工艺优化,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到2015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利税总额20亿元以上。
农业提质提效。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提升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推进袁州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善核心区农田排灌、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粮食优质工程,促进粮食增产增效;发展无公害生态大米和特种大米生产,加快从粮食初级加工向高端食品制造业延伸。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加快高产油茶林建设,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力争新造高产油茶林20万亩;引进1—2家油茶深加工企业,提升油茶附加值;积极做好“中国高产油茶之乡”申报和油茶原产地认证,建成一个油茶研究所。推进蔬菜产业发展。扩大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加快市场直供步伐,到2015年,力争中心城区蔬菜基地总面积达2万亩,中心城区蔬菜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推进生猪产业发展。力争在20万亩新造高产油茶基地内,每5000亩建设1个万头生态养殖场,全区生猪年出栏超过150万头;着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至少1家国内外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推进金银花产业发展,鼓励新造高产油茶林套种金银花,力争新增金银花种植面积15万亩,引进1家金银花加工企业。
服务业成形成势。加快发展金融产业。编制全区金融业发展规划,加大金融机构招引力度,力争引进和组建各类金融机构20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10家。推动银行、担保、小额贷款、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加速发展,努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加快发展物流产业。推进中石油中心油库项目建设,研究出台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加快慈化寺、飞剑潭水库、酌江溶洞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融入宜春旅游大格局。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建设完善“一线三圈三中心”,即以中山路为轴线,贯穿春台、鼓楼、化成三个商业圈和袁山、学府路、袁州新城3个商业中心,力争引进和培育3—5家大型商业企业,建成赣西地区商贸中心区。
(三)以袁州新城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统筹中促转变
高起点做精新城。调整优化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序扩大城市规模,力争将规划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整体推进基础建设、功能开发和重大项目攻坚,完成宜新路、滨河路、钓台路、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袁州大厦等一批新建或续建项目建设。注重提升城市内涵,高品位、高标准建设产业功能区、商务集聚区和生活居住区,推进银行、学校、医院、商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加速人口和功能要素集聚,使袁州新城不断长高、长丰满、长漂亮。到2015年,袁州新城建成面积达5.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6万人,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城市形象。
高效益做活城镇。积极配合中心城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及其它城市创建。继续做好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城中村”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以及宜居社区、文明社区创建等工作。配合抓好杭长高铁、明月山机场、宜春—万载—铜鼓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快中心镇和重点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高质量、高效益开发集镇,不断增强城镇对人口和各种发展要素的吸纳能力,提升集镇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到2015年,建成省级示范镇2个、市级重点镇和国家级生态镇各5个;全区城镇化率达51%,城镇总人口达60万人。
高标准做亮乡村。扎实推进新农村村点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村镇联动、联村整片推进模式,以高速公路、320国道、三水线等交通沿线为重点,抓好新农村村点规划编制,优化布局,打造亮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推进袁北、袁南灌区和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完成小(一)型和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通村、组公路建设,到2015年,力争村级公路实现等级化,通客运班车率达100%,1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工程,规范、完善乡村便民连锁店、农家店和农资连锁经营,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四)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激发内生发展潜能,在深化改革中促转变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努力争取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强化财政运行监督,规范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等专项资金的管理。加强国有资产和政府性债务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水平,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理顺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产业发展政策改革。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力度,到2015年,建成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3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加大企业上市帮扶力度,帮助济民可信、百神药业、远大化工、金特建材等一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支持江特电机增发股份。加快推进区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宜春农村商业银行,力争2011年挂牌营业。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着力化解已改国有集体企业遗留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推进12家在改国有集体企业及9家农口企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向农村转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在协调发展中促转变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落实封山育林政策,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确保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万亩。实施万亩苗林一体化工程,重点打造320国道沿线绿色走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严格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和工艺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扎实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努力防止水土流失。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环保投入,抓好袁河流域、矿山环境及矿产品加工综合治理,推进彬江特种机电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出台水库水质管理办法,水库水面逐步退出承包养殖。建立完善农村清洁工程帮扶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全民共建机制,探索适合袁州区情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建立工业清洁生产体系,全面规范排污行为,做到减量排放、科学排放。建立完善低碳发展法规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低碳发展城市试点建设。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2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努力创建全省低碳示范区。
(六)以民生民安为根本,夯实社会事业基础,在增进和谐中促转变
纵深推进民生工程。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全面完成各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全区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抓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逐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安居问题。强化敬老院规范化管理,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到2015年,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90%以上。积极援助就业和扶持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产业扶植力度,加快贫困村脱贫步伐。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科学调整教学网点布局,有效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问题。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完善区、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提高适龄儿童入园率。完成教育园区一期工程建设,新建宜春一中、宜春九小和宜春特教学校;创新教育理念,力争引进1-2所职业教育学院落户教育园区。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完成袁州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继续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救治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袁州建设,努力建设赣西文博中心,做大文化产业。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任务,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袁州新形象。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建立完善人口计划生育长效管理机制,保持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培育壮大老年服务事业和产业,完成民政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袁州区体育中心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和谐。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加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努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融合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健全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恢复重建能力。改进和完善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工作机制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督促煤矿、非煤矿山及烟花爆竹行业完成整改提升,推进煤矿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严厉打击非法生产。
(七)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勤政廉政中促转变
坚持高效务实,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全面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创新议定事项的落实、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强化目标考核和跟踪督查,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运转更加协调。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简化公务接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察实情、出实招、见实效上。完善为民办事长效机制,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急切的实事好事。
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政府操作力。强化学习意识。加强政策学习,对上级出台的政策高度关注、认真研究,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增强从事开放型经济的能力、推进社会管理的能力、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强化标准意识。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创新性,开阔视野,放远目光,着眼争创一流,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创出特色、打造亮点、树立标杆。强化创新意识。敢于破除“条条框框”,打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超常的胆识抢抓机遇,以超常的速度谋求发展。
坚持清正廉明,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作风转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行“一线工作法”。自觉践行《廉政准则》,切实做到慎言慎行,戒骄戒躁。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格公共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决防止截留挪用、滞留不用、挤占乱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各位代表,同志们!历史赋予重任,信心凝聚力量。回顾过去,任何艰难险阻都改变不了袁州儿女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展望未来,任何危机挑战都阻挡不了袁州人民加速崛起的坚定步伐。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务实创新,为实现大袁州、强袁州、新袁州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友情链接
主办:袁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袁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袁州区信息服务中心
电子邮件:yzq@yzq.gov.cn  邮编:336000
版权所有 赣ICP备05010765号